- 社區居家養老,捷徑智慧養老系統解決方案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31 0:00:00
老齡化問題持續受到關注,除了傳統家居養老外,目前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并軌前行。根據現狀發現,越來越多的高齡老人傾向于考慮離家近的社區養老照護服務。
一般有這幾個原因,環境熟悉、生活變化小、子女看望陪伴方便,這些原因導致社區養老已逐步成為目前養老體系的重要支柱。
但是,由于服務對象分散、服務成本高等特點,讓社區養老雖然收獲人心、且有政府大力支持,但是在養老市場,能做機構不做居家和社區,能做床位絕不做上門服務被默認為潛規則。
究其原因在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盈利性較差,管理和服務的難度較大。
1、老人支付能力差,消費觀念比較陳舊
在一個地級市,某國營工廠的退休老人平均退休金3000-4000元,但是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月平均收費5000-6000元,老人自身支付能力弱的同時,傳統一輩子為子女而活、為兒孫留錢的傳統觀念很難改變。
2、老人與服務人員之間的信任關系不夠穩固
各種社會新聞的渲染下,人們對上門人員有著天然的不信任,尤其是老人,據很多社區服務人員反應,經常遇到老人不給開門的情況。
3、與集中式服務相比,居家服務工作人員效率太低
由于用戶的分散性,居家服務人員的效率不可避免地變低。社區養老工作人員平均每天只能完成3-4單,效率太低。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清晰定位及獲客思路
不同于高端養老機構的有錢老年群體或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的老年人群體,社區居家面對的是有一定經濟能力、有照護需求,但大部分還是有自己行動能力的老人。
所以,社區居家養老需要針對目標老人的剛性需求,發揮就近、方便的優勢,與社區衛生服務站、餐飲、理發店等聯合,自己針對性做好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驛站等專業性工作。
這種做法首先可以靠已經讓老人信任的社區服務站、餐飲等帶動老人對社區養老機構的信任,一定程度的解決了老人對社區養老不信任的問題。
具體操作可以用捷徑系統的萬通卡模式,設置與社區老人生活相關店鋪的通用消費卡,給老人生活帶來方便,也讓老人進一步將社區養老機構與他們日常消費的熟悉門店視為一個整體,增強信任。
二、先生存后發展,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應該有的市場思維
1、宣傳推廣對象更需要考慮老人子女
受不給子女添負擔的傳統壓力,大部分老人的思想是,在能幫動帶小孩的情況下努力為子女做貢獻,不能帶動小孩也是努力照顧好自己。養老金都恨不得留給子女,更別說讓子女出錢養老。所以,社區養老的宣傳推廣對象更需要考慮老人的子女。
大部分子女都有對父母無處安放的愧疚感,如果能夠讓子女社區養老的專業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社區養老對父母生活帶來的好處。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部分子女還是愿意為父母出這幾千塊錢的。
2、挖掘年輕人的人力資源潛力
社區養老難做的一大原因是,人力成本過高。專業性護理人員無可替代,但是便民菜市、入戶巡防等無需技術含量的很多工作,是可以鼓動年輕老人志愿參與的。
老人不是社會負擔,持續工作可以幫助老年人擁有穩定的社交,還能防止老人退休導致的各種身體機能衰退,這是對老年人的身心都有好處的。
這種做法,一方面讓老人志愿者樂在其中,提高社會參與度;另一方面都是一起住的熟人,可以增強用戶對養老企業的信任度;還能減輕企業負擔,一箭三雕。
3、加強互聯網手段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運用
智慧養老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大有作用,捷徑智慧養老系統就是一個很可靠的系統,可以為老人提供場景化養老措施和綜合服務。從日常生活、健康管理、醫療急救、老年藝術生活等多角度全面豐富老人生活。